拿出一半利潤搞研發,這家企業圖啥
——九問河北新興產業怎樣上新⑤
走進華密新材的密煉車間,上到二樓,董事長李藏穩推開一扇后門,外面在建的一棟高樓,瞬間闖入我們的視野。“那就是我們擴建的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1.6億元,主體結構剛剛完工。不久,它就是我們整個廠區最氣派的地方。”
華密新材的全稱是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位于邢臺市任澤區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月12日,記者進入企業采訪。這家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之高,令記者印象深刻。
這種重視,體現在近年來企業的科技投入上。去年,他們實現利潤4000多萬元,但投入科研的經費就有2000多萬元。
一半的利潤都投入研發,值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李藏穩沒有直接回答:“咱們沿著生產流程走,看看我們的產品再說。”
華密新材,有關它的新聞見諸報端還是這兩年的事兒。作為一家專注于橡膠制品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它的橫空出世,頗有“出道即巔峰”的味道。
華密新材有多牛?該公司董事會秘書李君嫻說,汽車、高鐵、工程機械、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等,都是他們橡塑零部件產品的應用領域,一汽集團、中國中車、中石油、中石化、三一重工、北方重工……這些響當當的企業,都是他們的客戶。他們的產品種類繁多,最貴的橡塑零部件,一個能賣到1萬多元。
2022年12月,華密新材成功登陸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為邢臺市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
然而,誰又能相信,如今別人口中的“大老板”李藏穩,30多年前,形象卻是這樣的:每逢出門,他都會背上一個油漬斑斑的布袋子,遇到農機修造廠、摩托車修理廠,就徑直走進去,掏出布袋里的密封圈樣品跟對方談生意。既能吃苦,又老實本分,是旁人對李藏穩的評價。
要把產品做好,需要好設備做支撐。
上世紀90年代,歐洲的密煉設備在業界被認為最好,日本的密煉設備性價比更高。盤算著手頭的資金,李藏穩都買不起。退而求其次,他找到寧波的一家生產企業,對方用日本原裝零部件組裝出一臺新設備。李藏穩把30多萬元的全部身家壓在了這臺設備上。設備交貨的時候,他唯恐出岔子,坐上運輸設備的卡車,從寧波一路押車回邢臺。
有了好產品,再想做到行業領先,就得靠科技創新了。
30多年來,從村里走出來的李藏穩,面對很多次“小富即安”的誘惑,總是“自討苦吃”,把有限的家底投到自主研發上。正是每一項科研課題都踩到了產業發展的痛點上,華密新材才能不斷提前一步,勝人一籌。
2010年,華密新材研制的減震件、懸置件、制動件等車用橡塑零部件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同年,企業果斷加大投入,引進高校專業技術人才,充實研發隊伍。同時擴建廠房,在行業內率先引進多臺套自動化橡膠注射機,實現自動化注膠生產,生產設備增至50多臺,成功拿到長城、大運、曙光、一汽等大客戶訂單。
這一年,他們不光能做好密封件,還能把車用橡塑零部件做到行業領先。自此,華密新材正式進軍汽車市場,按照汽車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嚴把質量關,實現訂單量跨越式增長。
研發能力不斷提升的華密新材,把產品定位在特殊工況環境產品、特殊性能要求產品、進口替代產品等高端領域,果斷舍棄產品附加值不高的項目,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生產設備和產業結構升級。
“華密新材的‘密’,早就不再是‘密封件’的‘密’,而是‘精密’的‘密’了。”李君嫻說,如今的華密新材,憑借產品精密度高的優勢,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主打產品從普通橡膠材料、制品,不斷向特種橡膠材料、特種工程塑料延伸,一些新材料實現了替代進口。
2019年,華密新材成為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單位。2012年至2022年,河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北省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北省特種橡塑材料及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相繼落戶企業。截至目前,他們已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9項、團體標準4項。
招才引智,重金購置先進檢測試驗設備。如今,華密新材的研發人員已經發展到150余人,占員工總數的25%。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他們與中國科學院、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青島科技大學等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目前,公司擁有專利48件,其中發明專利19件、實用新型專利29件。
去年年底,華密新材發布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3400萬元,購買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擁有的高性能有機硅材料及其制備技術,以及相關專利。
3400萬元的高價,只為尋得一劑新材料配方,值嗎?
這一次,李藏穩沒有回避記者的提問。“非常值!投資科技創新,其實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他說。
布局未來,華密新材正在現有橡塑材料業務基礎上,不斷向上游產業鏈延伸,通過補鏈延鏈,發揮產品鏈條的協同作用,劍指下游高端市場。
記者手記
探尋從“小作坊”到“小巨人”的密碼
誰能想到,30多年前,華密新材的前身,還只是一個家庭小作坊。
1989年,李藏穩成立任縣華光密封件廠。別人嫌利潤低不愿干的活兒,李藏穩都干。廠子剛成立的那幾年,雖然掙得不多,但勉強能養家糊口。
創業之初,李藏穩就深知產品質量對于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他帶著弟弟在周邊村里刷標語,“華密橡膠,質量可靠”的口號就這樣上了墻。李藏穩執拗地認為,將心比心,把產品質量做好,就能篩出同樣講誠信的優質客戶。
好質量,只是企業進階的第一步。在市場中摸爬滾打若干年后,李藏穩越來越懂得,要做到行業領先,還得靠科技創新。
2017年,李藏穩跟隨中國橡膠協會去德國考察,發現當地的橡塑產品一設計出來就知道壽命長短。這讓李藏穩震驚之余,也看清了與行業高手之間的差距。那一刻,他堅定信念,決心要像投設備一樣,投資研發。
科研成果落地難、轉化率低是一道普遍性的世界難題。從實驗室走向應用,一直存在巨大的鴻溝。由于前期投入大、不確定性強,很多企業不愿或不敢涉足。膽大心細的李藏穩不走尋常路,他與青島科技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省科學院等單位組建起河北省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致力于高端產品的研發、中試、量產,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戰略眼光。
從原來的“小作坊”,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華密新材靠的就是這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隨著企業一步步做大做強,李藏穩的目標也在變。做精致產品、創國際品牌,是他當下的心愿。
有創新力加持,相信圓夢的日子,不會太遠。(記者李巍、方素菊)
(責編:林福盛、方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