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正式實施以來,海南禁塑工作平穩有序展開。一直以來,農貿市場是禁塑工作的重點、難點和“主戰場”。記者近日海口走訪發現,“禁塑令”推行以來,大型商超、醫院等場所均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以下簡稱“可降解塑料袋”),但部分農貿市場攤主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記者 符小霞 吳佳穗 文/圖
市民排隊掃碼領可降解塑料袋
有人銷售不可降解塑料袋
記者走訪
多數攤主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口多家農貿市場,發現攤主們大多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現在都用環保袋,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了。”昨日上午9時許,海口市秀英區海玻農貿市場內人來人往,攤主們麻利地將各種蔬菜、肉食裝進可降解塑料袋后遞給顧客。
在該市場入口處,擺放了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智能投放機,不少市民正在排隊領取可降解塑料袋。記者看到,市民只需打開微信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免費領取一個可降解塑料袋,整個過程十分方便快捷。來買菜的黃女士表示,為了響應有關部門的號召,不少人來買菜時都會自帶購物袋,即使出門忘記帶,市場門口也可以免費領取,十分方便。
記者走進市場看到,多家攤主使用的袋子上均標有“全生物降解環保袋”字樣。一名攤主介紹,市場內均貼有與禁塑相關的規定,也知道若違反“禁塑令”將受到處罰,因此他們將不可降解塑料袋換成了可降解塑料袋。“我們做的是小本生意,不想被罰,雖然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成本高一些,但禁塑是大勢所趨,我們肯定要配合。”
當天上午,在大英路的新華農貿市場,記者觀察發現,來買菜的市民手里提的幾乎都是可降解塑料袋。“這個袋子是可降解的,現在不能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了,如果執法人員查到會被罰的。”該市場一名賣海鮮的攤主表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若可降解塑料袋便宜一些就更好了。
在大英路的大英三農貿市場,不少攤位上掛著可降解塑料袋,但也有部分攤位上掛著不可降解塑料袋。
有人在市場賣不可降解塑料袋
記者走訪發現,也有部分農貿市場攤主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29日上午,記者在海口創新農貿市場走訪發現,三四家熟食攤位掛著不可降解塑料袋和白色保鮮袋。一家水果攤位也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商家將塑料袋擺在筐內,顧客拿著不可降解塑料袋在挑選水果。
記者詢問攤主,目前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他們為何還在使用?攤主表示,因為不可降解塑料袋便宜,而且有人會到市場售賣不可降解塑料袋。
當天,記者在創新農貿市場遇到一名騎電動車售賣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男子,22個黑色大塑料袋賣4.5元,紅色不可降解塑料袋5元一組。記者詢問不可降解塑料袋是否不允許售賣?該男子并未作答。
在金花市場門口,記者看到有不少市民在排隊掃碼免費領可降解塑料袋,一人一天只能免費領5個。市場還設有可降解塑料袋販賣機,售價為大號袋子21.5元50個、中號袋子12.5元50個、小號袋子6元50個。
“可降解塑料袋比不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要高。”一攤主介紹,市民買菜時他們不會額外收取袋子的費用,保鮮袋、可降解塑料袋、塑料袋“混用”可以降低成本。
大型商超嚴循“禁塑令”
記者在海口培龍市場走訪發現,不少市民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市民劉先生介紹,因為家里人多,買菜量大,可降解塑料袋承重有限,不可降解塑料袋結實,“去超市會自己準備袋子,超市的可降解塑料袋太貴了。”
隨后,記者詢問攤主們是否了解“禁塑令”,不少攤主表示了解。“現在用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是會被罰款的,但是還會有人用。”其中一名攤主表示,他攤位用的是可降解塑料袋,但也會備著不可降解塑料袋。“顧客自帶袋子,我不會主動給可降解塑料袋,他買的東西多,就給一個不可降解塑料袋。能少給可降解塑料袋就少給,畢竟都是錢。”
在距離培龍市場不遠處的洗馬橋社區,有不少人在民房一樓門面擺攤,售賣水果、蔬菜、肉食等。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不少攤販使用的是不可降解塑料袋。“做的是小本生意,袋子的錢能省就省,一捆中型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50個才幾塊錢。”一攤販這樣說。
記者走訪海口多家大型超市發現,自“禁塑令”實施以來,便一直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部門行動
全面推動“禁塑令”落地
10月29日,記者從海口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海口聚焦打擊禁塑領域違法違規行為,推動“禁塑令”全面落地實施。截至目前,全市聯合執法行動扣押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410萬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559萬個;全市農貿市場累計集中采購可降解塑料袋突破1000萬個;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產企業中11家已投產,已投產企業累計年產能6.01萬噸。
自“禁塑令”正式實施后,銷售、運輸、儲存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被歸為違法行為。為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海口市監部門重拳出擊,形成高壓嚴打態勢,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49萬人次,檢查各類經營主體1.86萬家次,立案666宗,結案508宗,扣押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410萬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559萬個,罰款人民幣154.5萬元。
農貿市場作為禁塑工作的“主戰場”,受可降解替代品的價格、質量和使用習慣固化等因素影響較大。海口市商務局以降低替代品使用成本為突破口,推動可降解塑料袋批量采購,實現全市主城區40家農貿市場全部采購可降解塑料袋,價格降低了15%至30%。截至目前,全市農貿市場累計集中采購可降解塑料袋突破1000萬個。
為了防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島內流通,嚴格管控島外輸入,海口市交通運輸和港航管理局對轄區內公路、水路運輸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渠道開展調查摸底,以此為數據支撐,每月定期開展兩次以上聯合執法行動。
禁塑執法工作扎實開展的背后,替代品供給端也在源源不斷“發力”。海口鼓勵禁塑替代品企業及科研機構開展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科技創新項目研究,今年已為兩家企業爭取到科技創新項目扶持資金和高新技術企業獎勵資金。目前,海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產企業有14家,其中11家已投產,已投產企業累計年產能6.01萬噸,14家企業全部投產后年產能可達11.23萬噸。
下一步,海口市將加強政策落實,對全生物降解材料產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探索農貿市場定點銷售、集中采購等措施,降低終端市場替代品的銷售價格,進一步降低替代品的使用成本,提升替代品的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