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但是暫不禁止連卷袋、保鮮袋和垃圾袋。
同時,明年起全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簽、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飲料等食品外包裝自帶的吸管暫不禁止。
但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并沒什么有什么卵用。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主要是為解決塑料微粒通過食物鏈最終積累進人體導致的健康危害,這種危害目前是不可逆的。
說到底,這個“環保”是以人為本的環保,并不是真的想保護大自然。
禁令并沒有什么用
總體上方針政策是對的,從源頭上控制垃圾,和垃圾分類是配套的,符合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但執行起來肯定有問題。
以前的政策,已經讓人養成習慣,然后再以某個理由禁止掉,這必然會出現巨大的市場與利益。
還記得08的限塑令,讓老百姓生活除了有時候要多掏一筆錢外,塑料袋依然在被廣泛使用,當年叫囂最兇,推廣限塑令最大聲的既得利益者反而閉嘴了。
所以08年的環保借口其實就是生意的一種,為了子孫后代也只是生意。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而這次,又是只禁終端卻不禁源頭。
不直接把生產商、大小作坊的生產資質禁了,并出臺替代政策的環保都是耍流氓。
雖然我認為也不能把廠家禁了,這樣必然會招致很多勞動者下崗。
只要是部分禁止,初衷是好的,但在基層根本執行不了,因為這樣的結局除了消費者多花錢,在城市里外賣大概率又要變貴了,不過是變相漲價而已,又坑老百姓。
比如真正塑料袋重災區菜市場,怎么管?我平時買個菜能帶7-8個塑料袋回來,可是政策里并沒有禁止啊。
甚至以前一個3毛的塑料袋,現在超市換成一個1塊錢的可降解塑料袋,商場說可以降解我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降解,對百姓來說使用功能都一樣,但是更貴了,要多花錢了。
十幾年前禁止商超用塑料袋,只是讓商家和廠家多了一個收費的經濟來源,沒有細則強制徹底的一刀切,就不會有什么卵用,只是讓老百姓多花點錢給某些人或者部門而已。
我所知道的幾乎所有家庭,不論貧富,都會把塑料袋當垃圾袋使用,等于是一個袋子用兩次。
這個措施實行后,原來復用做垃圾袋使用的n量的塑料袋會變成n量的可降解袋子+n量的塑料垃圾袋。
我看不出來環保在何處,除了可以顯著的增長GDP,除了百姓要多掏錢。
真的愿意環保,倒不如干脆也別限了,就恢復08年以前,強制廠家只能生產可降解塑料袋,從源頭上斷絕污染,同時國家出個專項環保補助,市場上的塑料袋恢復到08年以前不收費的模式。
什么?國家不愿意出這個錢?
那憑啥真金白銀的向百姓征環境稅啊,疫情之后,百姓生活已經很難了,而且這錢進了誰的口袋?不就是給環保塑料袋企業盈利嗎?
因此沒理由不懷疑這個政策就是這些環保塑料袋企業提出來割百姓羊毛的。
所以我猜測,A股環保塑料袋股票又要一波暴漲。老胡最近在研究生產可降解塑料袋的公司的股票,說不定可以賺一筆。
紙袋比塑料袋更不環保
網上沸沸揚揚的說可以用紙袋代替,有點本末倒置,其實當年生產塑料袋就是為了替代紙袋。
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就是把乙烯這種氣體在高壓或者催化劑下做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因為它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它具有化學穩定性好,能耐大多數酸堿的侵蝕,常溫下不溶于一般溶劑,吸水性小,電絕緣性優良的優點。
但就因為它化學性質太穩定了,所以基本上很難被大自然降解,這就會導致對地球帶來的污染。
很諷刺的是,1959年瑞典人斯滕·古斯塔夫·圖林發明塑料袋的初衷,就是為了替代紙袋。
那個時候人們大量使用紙袋,導致森林遭到大量砍伐。
和紙袋相比,塑料袋具有輕便結實、隔水、不易破裂等優點,被發明出來之后得到廣泛使用,且事實上比紙袋更加容易被反復利用。
自從后來低壓催化劑制取法發明以后,塑料袋變得超級便宜,產量極大,塑料袋的生產效率很高,只需要很少的油和極少的能源就能生產出一個塑料袋。
雖然塑料袋并不是一次性用品,但商家賣東西根本不會去收塑料袋的錢,以致于人們用完就扔了,反正不要錢。
于是塑料袋被廣泛的丟棄到大自然中。
偏偏塑料袋又很難被分解,于是就產生了大量污染。
又偏偏中國的塑料袋產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廢棄物填埋地下導致土地資源減少,甚至進入海洋河流,還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出了這個政策。
紙的主要生產材料來自于樹木,這也是塑料袋被發明出來替代紙袋的原因。
有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生活用紙量達到 3.2 億噸,生產一噸紙大概需要用到 4 棵 20 年樹齡的大樹,那么全球一年就需要砍伐12.8 億棵大樹。
當年1960 年代以環保為名義,塑料袋取代紙袋就是因為砍樹太多了。
滑稽的是,今天居然又以環保的名義不讓用塑料袋了。
我個人對紙袋完全不看好,因為除了對樹木的砍伐之外,造紙的排放污染是相當恐怖的,管道不分晝夜排放出滾滾黑水,比如下圖
2019 年 10 月,騰格里沙漠邊緣被曝出現大規模污染物,總面積達約 12 萬平方米。造成污染的,是中紙旗下的美利紙業。1998 年到 2004 年間,美利紙業將大量造紙黑液傾倒在了沙漠里,這種黑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所以,在“限塑”成為大趨勢的情況下,其實大家沒必要盲目地相信紙質品能進行替代。
如果你真的是一個環保主義者,最環保的方式,不是用什么袋子,而是使用我們已有的袋子,然后盡可能的重復用,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總之,最大的原則就是減量。道理大家都明白,不過實施起來就比較難了
環保沒有生存重要
網上很多人在談環保,海洋污染,動物多么可憐,弄可降解塑料袋也會污染環境,只是污染的輕一點。我在微博上刷到數以千條認為這些危害環保都是罪人的評論,還有某些保護自然的協會提議要關停塑料袋廠,禁止砍伐森林。
我想說的是,其實環保都是扯淡,環保目前來說并不是很重要,至少在中國這個階段,脫貧比環保重要,真正等大部分人奔小康了,再去治理,又能提供就業崗位,還有利于社會穩定。
還記得很早以前,老胡我寫了一篇文章,關于砍伐森林和海洋塑料過度排放影響海洋動物生存環境的問題。
有一個富二代給我留言:“老胡,你作為一個公眾號主,我認為你應該寫一些正能量的事情,破壞自然生態只會讓一部分企業家賺到錢,但大部分生物都會死亡消失,為了賺這些帶著血和斷子絕孫的錢,您覺得對嗎?”
我當時很認真的想了一下,回復他:“一個人衣食無憂的時候,利用道德去宣揚環保其實才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會認為環保很重要,但是在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污染和經濟發展本來就是很矛盾的,就像曾經的英國工業革命后,倫敦被稱為霧都。
我這人寫文章不圖別的,就兩個簡單目的,讀者看了有收獲,或者對社會有利。
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這其實這不是企業家靠砍樹和生產塑料破壞環境的問題,而是就業和民生的問題。
很多人不知道,算上3班倒,即使用電鋸,每砍一棵大樹依然可以提供9個人的工作機會,而一個常規塑料廠更能吸納數以千計的工人來就業。
有什么樣的人會去干伐木工這種苦力和塑料廠這種損害健康的工作?
工作者肯定是窮人,因為先浪和后浪們,因為接觸不到窮人,不知道老百姓的苦,形成嚴重認知割裂。
富人習以為然的在高端寫字樓里打著領帶,悠閑的喝著阿拉比卡咖啡,想著接下去飛到哪個城市禍害大學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女孩,享受了有錢人的美好,然后實在是感覺生活太悠閑太空虛,打開微信,義憤填膺的談環保,愛護生態,保護環境,喊著窮人之所以窮是不努力,窮人吃不起飯那為什么不吃滿漢全席呢?
他們知道但他們選擇忽視:中國有6億人收入不到1000月。
這些所謂的破壞生態的塑料廠和伐木場,至少一個月2-4千塊的工資,在我們看來不多,但可以讓窮人養活他們的妻子和孩子。
賺到錢的企業家是要納稅的,如果沒有這些企業家,就沒有塑料廠和伐木場,很多人就會沒有工作。
這些企業家還會再投資或純粹消費,不管他是去吃喝嫖賭抽還是怎么花錢,必然會帶動很多產業,很多人會得益,只要國家政策鼓勵消費和投資,必然會有錢流入底層人民手里,要不然人民會更窮。
我們是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收到這些稅,支付完公務員工資,也會善用來提供教育、保健和其他服務給那些窮苦的人民。
所以塑料廠和伐木場其實幫助了很多窮苦人民,對很多窮人來說,未來太遙遠了,他們只想解決明天的飯,家里的好幾張嘴,還有孩子的學費。
為了讓一些豐衣足食沒受過缺錢的苦的人滿足他們的道德虛榮心,中國那么多涉及污染環境工作的家庭就必須繼續挨餓嗎?
如果這些衣食無憂的人希望保護環境,倒不如多捐點錢,鼓勵企業多給底層勞動者漲漲工資,或者富人自己成立一個塑料袋處理基金。
對中國絕大多數人來說,就業,吃飯,還貸款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人們只有吃飽了,才有精力去思考更高層次的事情,就好比在我們今天還在發展中國家的階段,問中國那大幾億的底層老百姓:“你是愿意在霧霾中喝酒吃肉,還是愿意在山清水秀的環境中饑不果腹?”
文章的最后,我們打個賭,明年起,塑料袋并不會減少,因為人們已經對它上了癮十幾年,不是說戒就能戒。
而超市的塑料袋除了變成可降解的版本,價格再次上漲,污染還是一如既往。
菜市場這種重災區的塑料袋污染更是變本加厲。
真正賺的盆滿缽滿的獲利者,就是這群可降解塑料袋企業。
希望被打臉。